全国知名戏曲专家汇聚我校 深入研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11-17浏览次数:334

11月16日,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办、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社会科学处与影视传媒学院承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会”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与主管姚宇航,我校副校长陈恒、社科处与影传学院相关负责人,特邀专家、“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省市卷首席专家和其他戏曲专家等50余人。会议的主旨是推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的撰写工作和深入研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

会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秘书处秘书长、“上海卷”首席专家、我校影视传媒学院朱恒夫教授介绍了项目进展等相关情况。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和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虽然相对于其他两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产生时间较晚,但是前两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已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继消亡,不复存在了,而中国戏曲尽管历经千载,几度兴衰沉浮,却至今仍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它形成于宋代,最初的形式被后人称之为“宋杂剧”,之后相继产生了金院本、南戏、北杂剧、明清传奇、地方花部等表现形式,而其中影响较大、流播面较广的是南戏、元杂剧、昆剧、京剧等。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创演了“荆刘拜杀”、《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清忠谱》《桃花扇》《长生殿》《雷峰塔》等数以百计的优秀剧目,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高则诚、汤显祖、李玉、李渔、孔尚任、洪昇等一大批剧作家。

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的综合性、突出的写意性和鲜明的地方性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歌唱、表演、音乐伴奏,还是舞台美术、剧团体制,都和欧美的戏剧判然有别。

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具有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故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或称为民族文化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发动了近10年的全国性的“戏改”运动,成立了数百所戏曲学校,创立了新的剧种,组建了几千个戏曲院团。建国之初,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创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莆仙剧《春草闯堂》、昆剧《十五贯》、豫剧《穆桂英挂帅》、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吕剧《姊妹易嫁》等。为了使戏曲与时俱进,并让工农兵等劳动人民的形象成为舞台的主人公,大力发展现代戏,涌现出了京剧《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吕剧《李二嫂改嫁》、评剧《刘巧儿》、沪剧《芦荡火种》、豫剧《朝阳沟》等剧目。这些剧目都成了许多剧种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上海是全国戏曲的重镇,无论是戏曲剧目的创演,还是戏曲的理论研究,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仅在新时期,戏曲院团起到“领头羊”作用的就有三个方面:一是将传统戏曲与电视相结合,拍摄戏曲电视连续剧,创建了新的戏曲展演平台。开启先河的是上海沪剧院于1983年打造的沪剧电视连续剧《璇子》。二是为使戏曲与城市化潮流合拍,倡导并探索“都市戏曲”,创排了《曹操与杨修》《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成败萧何》《班昭》等剧目。这些都市戏曲剧目有着这样的共性:深刻地解剖复杂的人性,传播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快舞台的节奏,融入当代的音乐与表演元素,用现代的灯光、音响、幻灯片、视屏等科技手段建构虚实结合的舞台美术。三是戏曲院团不断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传承戏曲艺术与市场的需要。

为了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戏曲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戏曲在未来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上提供可资指导的理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在2018年、2019年设立了10个“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戏曲发展史”省市卷招标项目,后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浙江省的戏曲专家团队获标。为了使这些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在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成立了系列重大项目秘书处,任命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教授朱恒夫为秘书长。

经过4至5年的艰苦努力,各个项目组都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以“上海卷”为例,首席专家朱恒夫教授领衔的由26位戏曲研究者组成的团队,自2019年获批项目后,他们查阅档案、走访当事人、阅读相关书籍、观摩戏曲音像资料,写了近千万字的笔记,举办了3次全国性的“新中国戏曲发展史”学术研讨会、5次团队内部研讨会,期间,发表了166篇论文,创演了2部舞台剧,编辑出版了7卷本的《上海当代剧作选》。朱恒夫教授逐字逐句修改了150多万字的书稿。现已基本完成,定稿约为120万字。

对于这些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各重大项目的责任单位都高度重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多次召开线上或线下会议,了解各团队的进度,和各团队商量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各责任单位在人力、财力和团队成员的时间上则予以大力支持,让团队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10个项目进展顺利,计划相继在2023年和2024年结项。为了能尽快地向新时代奉献这些科研成果,“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戏曲发展史”系列重大项目秘书处联合复旦大学出版社一起申报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已列入“全国‘十四五’图书出版计划”,预计在2025-2026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戏曲史》十省市卷将陆续面世。


(供稿、摄影:影视传媒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