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1-09浏览次数:748


11月5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系统监测研讨会暨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工作会议在我校东部校区举行。原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余健、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以及来自上海市科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气象信息与技术支持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第三分院、上海市林业站、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上海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程国栋院士、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副校长李晔、国家野外站站长高峻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由国家野外站副站长李巍岳主持。

程国栋院士以近期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主题“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出本次会议的召开目的,凸显了湿地系统对于生物多样性、城市发展以及人民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警示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湿地健康面临的挑战,呼吁各位专家借本次会议研讨如何将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健康相结合,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市科委基地处副处长陆文斌进一步强调了国家野外站的重要性,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生活的土地,人民赖以生存的空气、水等,无疑是人民至上治国理念的重要要素,在这个背景下,希望城市湿地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将来能发挥重要作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杨文敏从示范区的概况和定位、组织架构等方面介绍了示范区生态环境工作的进展,并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四个主要的工作方向:夯实生态基底、加强联保控制提升;深化重点跨界水体联保机制;加快探索绿色创新协同融合发展;打破行政界限,遵循自然、流域的特点。

国家野外站高峻教授、陈浮副教授、李巍岳副教授分别就国家野外站2023年工作计划、示范区生态监测工作和示范区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等作了汇报。2023年国家野外站将开展无人机遥感试验、沉积演化过程、生态系统调查监测、碳氮野外科学试验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制图等五大工作。

与会专家听完三位老师的报告后,围绕国家野外站2023年工作计划进行了研讨。余健副司长高度肯定了国家野外科学站在过去3年的建设成效,提出希望野外站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的期许。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首先肯定了国家野外站建设科学数据中心的工作,其次强调同济大学与国家野外站之间的合作,共同为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来自气象、环境、林业、测绘、野生动植物等部门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也表示愿意共享科学观测数据,联合申报一些国家级的重大项目,在国家双碳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战略的背景下开展合作。来自同济大学的专家表示愿意展开与国家野外站的合作,从遥感、地质组成及演化的角度深入推进2023年野外站的工作。与会专家也强调了连续观测的重要性,此外提出了国家野外站工作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比如如何更好地归纳和运用国家野外站产出的大体量的科学观测数据、如何借助野外站这个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并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野外站的仪器设备还有待加强、如何加强野外站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宣传等。

最后,李晔副校长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野外观测站的目标就是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定位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未来国家野外观测站将服务于国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战略,加强生态系统评估、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绿色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学科建设。将进一步深化与各单位的紧密合作,建立空-天-地-地下的立体观测系统,建成长三角生态数字底座。持续加强对国家野外站的资源投入与建设,争取在NSP系列期刊和地理、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顶级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同时,与各单位通力合作共同策划一些年度和技术白皮书,把国家野外站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态观测站,服务于国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战略。


(供稿、摄影:科技处、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