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2024年10月17日
标题:上师大建校70年桃李满园却更多“忧思”:AI时代,还需要教师传递知识吗?
记者:王蔚
超过一半的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特级校长和正高级教师出自新中国成立后本市组建的第一所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在基础教育领域,上师大可谓桃李满园。然而,昨天这所大学的建校70周年校庆却多了一层“忧思”:未来AI时代,科班出身的教师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一天里,无论是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外大学校长学术交流会,还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与会者都始终绕不开一个重要话题:AI时代的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AI只是聪明,但并不智慧。人工智能是最好的超越工具,每个学生都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说,AI时代的高等教育亟须回应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这个大问题,高校必须超越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需要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辅助者,而学生则需要具备与AI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
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副校长弗朗索瓦丝·佩拉德强调,必须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让学生完全依赖AI来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确保他们不会将学习的责任全盘托付给AI。同时,还必须警惕知识标准化带来的风险,鼓励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批判性思维、地区特色表达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他认为,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AI促进人类能力的提升,并在工作与学习中建立有效的“人机协同”模式。
在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方永豪看来,AI确实在教育层面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范式,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率,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包容。但同时也给人类思维的自主性、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和教学数字化治理等多个层面带来了风险。未来教师的主要职能将变化为人类尊严与价值的捍卫者、机器教学的监督者与纠错者、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者、师生感情的传递者,还有“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协调者。
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光明直言,当前许多教师尚未准备好接受这一变化,但学生们已经开始利用AI辅助学习。对于教师而言,AI带来了知识权威的挑战,因为学生不再仅依赖课堂获取信息。此外,现有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转变,以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
图说:袁雯校长阐释AI教育真谛 上师大供图
“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无可替代。”“所有课堂上有的和没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个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社会或许就在眼前。”……对于当下各种对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唱衰,上师大校长袁雯不断强调教育的定力。她说,科技的进步,会让教师摆脱原有的简单劳动,越来越聚焦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劳动。教师的工作显然不只是“教知识”,更多的是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又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直接互动这个方式才能达成的。因此,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需要主动求变,每位教师必须具备AI教学的胜任力。教师要关注“知识传递”之外的“知识生产”能力,关注“讲授”之外的“探究”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75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