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语境下,为深入考察当今中外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厘清当下学界面临的紧迫任务,以及如何在总结和继承前辈学人学术遗产的基础上,致力于将时代挑战转变为学科发展契机,10月28日下午,“郑克鲁、孙景尧、黄铁池纪念文集发布会暨中外文学研究存在问题与当下任务高峰论坛”在我校西部会议中心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由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主办,《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学报》《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编辑部的2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郑克鲁、孙景尧、黄铁池三位前辈学人的学术思想以及中外文学研究存在问题与当下任务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会议开幕式暨纪念文集发布仪式由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朱振武教授主持。副校长陈恒教授在致辞中追溯了我校人文学院的文史学科发展史。他指出,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的文史学术传统,离不开郑克鲁、孙景尧、黄铁池等前辈学者的言传身教和丰厚成果。三位前辈学者推动了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的学术发展,对未来地方高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表示,本次论坛体现了对前辈学术成就的继承,呈现出中国学者当下的责任与担当。期刊社社长洪庆明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法国史研究和学报编辑经历,强调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密切关系。当今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外文学研究的挑战与任务,展现了学术研究继往开来的动力。社科处处长姚潇鸫教授指出,中外文学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在跨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问题,成为当下中外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黎勇教授表示,面对各种学科发展问题,当代学者要向前看,也要回头望,从前辈学者那里汲取创新的勇气、育人的智慧、担当的精神,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积聚不竭动力。
开幕式后,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旨议题,结合自身不同专长,旨在赓续前辈学者的学术理路与优良传统,以多维视野和动态视角探讨了“中外文学研究的当下困境、出路与任务”、“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中外文学学科建设”、“跨学科背景下中外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问题”、“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外文学译介传播问题”、“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国家服务问题”、“中外文学研究人才培养核心问题”、“中外文学研究的数字化问题”、“中外双语文学文化人才培养问题”等核心议题,进一步明确了中外文学研究的问题导向、学科建设与当下任务。
闭幕式由朱振武教授主持。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黄立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的讨论主旨,即注重当下中外文学研究中的时代性、问题性与创新性,实现重写文明史的宏伟蓝图。随后,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青年学者代表吴佩烔副教授和袁俊卿博士分别发表感言。吴佩烔副教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集中总结了各与会专家对于外国文学学科建设提出的问题、出路与新知。袁俊卿博士主要汇报了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各类成绩。
临近尾声,朱振武教授在致辞中追忆了与三位先生的过往,并表示各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远见卓识,是外国文学学科发展的工作指南和指路明灯。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全体师生定不辜负前辈学者的学术遗产,不辜负在场专家的厚望。本次高峰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斯人已逝,精神长存。郑克鲁、孙景尧、黄铁池三位学界耆宿的思想和精神,将如炬火一般照亮晚辈后人。后人也必将擎着前人的火炬,观照当下,洞察时代,将当下学界的问题和挑战转变为学科发展的理路和契机,进而助推中外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作者:徐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