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职前职后优秀艺术教师培养的联动机制与一体化如何探索”、“高校与名师基地协同创新的内涵与内容有哪些”、“优秀艺术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师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优秀艺术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与平台如何搭建”,围绕着这些专题以及“优秀艺术教师培养的成果和案例分享”,11月6日下午,我校音乐学院与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协同创新研讨会在校西部会议中心举行。正高级教师李逊芳、正高级教师施红莲、正高级教师陈璞、特级教师陈聆洁、特级教师曹晏平5位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的主持人分享了经验,我校副校长张峥嵘、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蒋萍芳副调研员、我校音乐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艺术教研员钱熹瑗、上海市教育学会艺术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张荫尧、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名师基地项目主管方萍等领导和专家与会指导工作并参加研讨。我校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方向全体研究生列席研讨会。
张峥嵘表示,上师大音乐学院通过依托“基地”建设而获得协同发展、提升办学水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上师大也愿意积极为“基地”提供专业上的服务和支持,助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市教委体卫艺科处蒋萍芳副调研员认为“协同创新”是基础教育与高校合作形成互补的优质机制,就艺术学科特点而言,建立大、中、小美育协同创新的美育育人机制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推进的重要工作,预示着上海艺术教育的美好未来。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教授表示学院要积极为基础教育贡献智慧和研究成果,也通过基础教育检验高校成果的有效性;他同时就高校教师在时代背景下建立起与基础教育合作发展提出了UGSM协同创新机制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
研讨会上,各个基地的主持人先后发言。陈璞老师提出高校课程建设要以了解中小学为基础,研究生要身兼研究与教学两长,并设想了基地的“上师大研究生秘书”制度,让研究生成为学院和基层之间的桥梁。曹晏平老师指出优秀艺术教师的素质应从必备能力、关键品格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来思考,他提出要建立学习资源共享机制、专业课程共建共享机制、探索课题研究合作平台、经验交流分享平台等。施红莲老师提出职前职后的优秀教师培养应体现分工合作,从高位上认识这一工作的意义,从今天的协同创新研讨会开始,未来要让基地挖掘出更多的能量。李逊芳老师通过自身经验讲述师范生转型为教师的几个步骤,并提出浸润式职业机制、校友讲堂及名师讲堂的延续、理实一体的教育理念等。陈聆洁老师指出课程论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师范生不仅要有教学体验还要建立起课程观,她规划了师范生素养的三个基础:课堂实践、职业道德和广阔视野。钱熹瑗老师就国际大都市需要怎么样的艺术课程提出了见解,强调要有明确的定位,立足于聚焦核心素养教学。张荫尧会长以自身的经历,解读了“优秀教师的培养”这一概念,指出从曾经的“双基”“一专多能”到今天的核心素养,其实质是对人的发展的认识的深化,而教师培养更需要辨识出优秀教师的潜质,并为未来优秀教师发展进行规划。
“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是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多年来,我校音乐学院以提升师范教育质量作为学院特色立足之本;以努力对接基础教育,从基础教育汲取养分为学院发展之源;以为基础教育和广大在职音乐教师提供服务作为学院的发展追求。此次研讨会是我校音乐学院突显“决策咨询”“服务基层”“专业引领”作用,立足于基础教育实际需要,并求教和获益于基础教育实践成果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打造职前职后音乐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与机制。施忠教授表示,今后这一类型的研讨会活动将持续举行形成体系化,并着力推进研讨成果向实践运用的落实。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 作者:殷晓宇、李玥、杨安琪、李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