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文科建设既要做到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要做到深入研究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学,包括翻译、比较、交流、互鉴等,充分认识到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比较文学历来注重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人文研究,在新文科知识体系的生产过程中担负着标杆性的引领作用,时代因而呼唤广大国际比较文学学者积极参与新文科建设。有鉴于此,4月7日至9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互鉴:国际比较文学论坛在我校徐汇校区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联合主办,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人文学院、上海市国际比较文学创新团队、《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编辑部联合承办。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美国凡萨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拉法耶特学院、美国华盛顿与李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澳洲国立大学、韩国崇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兰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台州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安徽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德州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东南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协、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滨海学院等8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主编、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人文学院教授纪建勋主持。他首先引用林徽因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为开场白,对参与论坛的众多专家学者在美丽的四月天来到上海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了《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从1983年的前身《文贝:中国比较文学英文学刊》发展至今的过程。随后,由张辉、董丽敏、潘黎勇、刘洪涛四位与会嘉宾先后致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张辉教授从“记忆”和“遗忘”的角度点明了本次论坛中有关“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鉴”主题,并诚挚邀请与会学者们参与《中国比较文学文库》系列丛书的征稿活动。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社科处处长董丽敏教授代表学校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议题既聚焦了新文科知识体系生产,又讨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构建,对比较文学学界具有重要意义,并向各位专家学者对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黎勇代表人文学院致辞,他介绍了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人文学院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洪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了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向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比较文学创新团队对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学界泰斗孙景尧老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尊敬。
围绕“新文科知识体系的生产”这一主题,本次论坛组织了两场主旨讲坛。共有五名主讲人围绕新文科建设和各自的讲题进行报告发言,十四位与谈人参与研讨。第一场主旨讲坛由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中文系副主任王宏超教授主持,波恩大学终身教授、汕头大学特聘讲席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顾彬教授首先发言。顾彬先生发表了以《当“译者”遭遇“作者”——寄生虫吗?》为题的主旨演讲,结合自身多年翻译中国文学的经验及认识,对译者的地位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和启发。他旁征博引、鞭辟入里地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译者不仅是作家、评论家,也是演员;作者并不创造世界文学,译者才创造世界文学。顾斌教授的演讲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共鸣和热烈讨论。随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双博士、曾先后任教于美国欧柏林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以《当“境界”遭遇“再现”——从梁启超到王国维》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指出梁启超和王国维分别通过佛学和康德哲学发现与诠释“再现”概念,由此展开了对他们文论中的“境界”与“写实”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晚清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挣扎、妥协与创造性贡献。本场讲坛的7位与谈人美国凡萨大学教授都文伟、澳洲国立大学副教授范圣宇、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李昌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晓樵、纽约州立大学副教授陈丹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刘燕等专家针对两位学者的讲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新文科知识体系的生产”第二场主旨讲坛由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日语系郭勇教授主持。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编委王宇根教授以《比较诗学的审美与历史围度——跨文化语境和视野下国别文学研究的挑战与可能》为题,对国别文学研究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审美与实践意义进行了叩问和思考。刘洪涛教授发表了题为《徐志摩的国际传播及其对文明互鉴的意义》主旨报告,对徐志摩的国际传播的样态与内涵进行了归纳考察,指出其对中西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和对世界文学这一概念的全新启发。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洁教授发表了以《日本诗坛巨擘与谢野宽笔下的民元上海》为题的主旨演讲。她通过梳理日本明治时代诗人与谢野宽短暂的上海体验及其对上海的记录,揭示了当时日本人普遍的中国观,即自诩身为文明国家国民而对中国产生的优越感。随后,本场讲坛的与谈人安徽大学刘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大援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韩振华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吕超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周云龙教授、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等知名学者针对以上专家的发言进行了交流探讨。
下午的大会共设置了10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涉及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跨文化比较诗学、性别史、女性文学、宗教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物质与身体、中德文学文化交流、东亚文化圈的知识分子流动与文明互鉴、外国文学的翻译与比较研究等多个领域。围绕各分论坛主题,120多位学者们就彼此关心的热点论题展开了卓越而富有成效的分享、交流与前沿研讨。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