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
中国社会需要也必须超越富而懈怠的内源式现代化“陷阱”,以持续的努力和人力资本积累、持续的生产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持续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为世界贡献超越内外“陷阱”的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原文:持续发展需超越现代化“陷阱”
作者 | 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商学院教授 孙泽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发展目标。过去百年来中国社会对现代化的渴求和奋力践行,乃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都反映了中国人赶超世界先进发展水平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国家自主式现代化大家庭的重要代表,是中国借助对内自主式增长和对外利益共享实现的新型现代化模式和路径。需警醒的是,先前的欧美现代化道路内含着发展停滞和不稳定的内外源交织的“陷阱”,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成功依赖于中长期内对这些“陷阱”的超越。
现代化“陷阱”及其当代表征
现代化意味着一国要走在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最前沿。过去两百多年中,人类社会出现了三种差异化的现代化路径:剥夺(掠夺)式现代化、依附式现代化和自主式现代化。剥夺(掠夺)式现代化是通过殖民、战争和掠夺实现现代化并维持特定国家占据经济发展前沿的老路,其最突出特征是所借以维持“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前沿的霸权和垄断地位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全部映射。这一现代化路径的“陷阱”在于,存在外源和内源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易导致“现代化”国家陷入经济发展停滞和不稳定的困局。
从外源看,“现代化”国家只有依托霸权和政治经济强制才能维系剥夺(掠夺)格局,才能实现垄断者索取高价,实现垄断利润对其高收入水平的支撑和垄断经济体系的利润回流及成本补偿。“现代化”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充分排他性占有和垄断地位的充分彰显是其“现代化”状态的核心支撑。但后发国家对自身发展和现代化的追求,要摆脱剥夺(掠夺)格局的长期努力,以及从个别后发国家开始延伸到后发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意味着对既有剥夺(掠夺)格局的强有力冲击乃至格局裂解,失去垄断利润回流和成本补偿的先发“现代化”国家必然陷入经济增长停滞和不稳定状态,这是外源式的现代化“陷阱”。
从内源看,获得垄断优势的先发现代化国家存在失去“现代化”能力的内生激励。其表现是,一方面,在缺乏可信竞争威胁的情形下,垄断者多会丧失生产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的意愿、动力和能力;另一方面,按照劳动供给与闲暇配置的替代效应分析,高收入情境下努力工作的边际回报会大大低于闲暇的边际效用,整个社会逐渐失去努力工作和进取精神是先发“现代化”国家的倾向性归宿。由此,“现代化”能力丧失而导致的增长失速,社会更多强调分配性努力并由此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就构成了内源式的现代化“陷阱”。
考虑到先发现代化国家霸权和垄断地位的演化特征,对以上阐明的现代化“陷阱”应在长时期内进行考察。大凡霸权国据有稳固垄断地位和生产优势时期,因不存在竞争威胁或其自信能将竞争威胁限缩在极有限范围内,则“现代化”国家往往推动基于市场的所谓“自由交换”和“等价交换”秩序,以竞争发挥垄断优势、扼制竞争对手,远离外源式现代化“陷阱”。而当霸权国家不再如此自信时,它就不再致力于“自由交换”和“等价交换”市场秩序,而更多诉诸自身技术、货币、军事等垄断力量发挥,试图以以下两种手段跳出外源式现代化“陷阱”:其一,以上述垄断力量的发挥,消除或限缩竞争威胁,稳固或恢复其合意的剥夺(掠夺)格局;其二,调整其对依附国家的支持或容忍水平,以后者产业、利润回流支撑其维持已有剥夺(掠夺)格局和居于现代化前沿的努力。
以上所述的跳出外源式现代化“陷阱”的努力会加深依附式现代化的“陷阱”。依附式现代化是若干中小型经济体依托霸权国家的资本、技术转移和市场开放所实现的依附型增长所带来的现代化。当霸权国为维持有利于自身的剥夺(掠夺)格局时,从包括但不限于依附式现代化国家获取利润回流和成本补偿,是必然且可行的选择。对于后发国家,学界常讨论的“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是针对不同情形国家的现代化“陷阱”之表征。其中,“修昔底德陷阱”所描述的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间冲突即围绕维持还是破除既有剥夺(掠夺)格局而展开,至于这一冲突会导致残酷战争还是高烈度竞争则因情势而异。“中等收入陷阱”所讨论的后发国家易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的经济停滞问题,固然可从各有千秋的国内条件寻找原因,但在已有剥夺(掠夺)格局下,先发现代化国家对高收入产业和部门的垄断和产业发展限制,以及为此采取的或显性或隐性的多维度预防性和矫正性干预政策,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最重要外源因素。
以上所述种种,都是外源式现代化“陷阱”在不同类型和不同进程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表现。在英国和美国的全盛时期,可找到先发现代化国家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压倒性证据;在对“陷阱”的担忧凸显后,收缩对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的支持,以国家垄断和政治经济强制打压、遏制竞争对手,有更多的证据和史实说明。最近十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极限施压、小院高墙和军事、政治与经济威慑,都源于剥夺(掠夺)式现代化国家对“陷阱”的恐惧。在直接打压难以奏效情形下,美国对韩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的综合施压与拉拢、诱惑,以促使这些存在依附性的现代化国家之产业、利润回流美国,为其剥夺(掠夺)格局输血,证据也是压倒性的。
内源式现代化“陷阱”不能经由以上述及的两方面努力得以规避。“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代化”能力的渐次丧失对先发现代化国家的影响是严峻而深远的。在外源式“陷阱”能得以规避时,先发现代化国家可借助高垄断利润再分配弥平社会裂痕;但当外源式“陷阱”迫近时,垄断利润的下降会激化较往昔更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不平等问题,推动外源和内源现代化“陷阱”叠加及对应的经济停滞和不稳定。美国“认同政治”泛滥、政治极化问题凸显和劳动市场参与率下滑的困局,欧洲国家高福利高失业与低增长率并存的顽疾,以及日本的“宽松世代”和“低欲望”社会发展趋势,都是内源式现代化“陷阱”的重要表征。
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能超越
当今时代,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奋力发展已有较明确的破除既有剥夺(掠夺)格局的现代化发展势头。与之对照,先行踏上现代化道路的西方国家呈现的现代化停滞反映了其在促进跨世代效率实现方面进行制度转型的疲态和不足,也反映了与外源式“陷阱”对应的以剥夺(掠夺)支撑现代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相较于此,中国式现代化所依托的兼容单世代效率和跨世代效率的制度设计,以及对内实现自主式增长、对外倡导利益共享的现代化理念无疑更契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情和需要,更能促进一国现代化与他国现代化、一国发展与地球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这一模式为那些渴望发展但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适合当今时空环境的现代化道路新选择,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给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所在。
需指出的是,长期居于经济发展前沿必不可免诱致外源式“陷阱”和内源式“陷阱”的现代化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不仅是指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会走先前霸权国家走过的剥夺(掠夺)的老路,还是指中国要持续保持追求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的勇气、毅力和决心,继续保持扩大竞争、协同发展、追求共享共赢的开放经济理念。在中国产业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和瓶颈时如此,在未来中国产业发展进入更高阶段时仍应如此,不追求、不滥用垄断优势,不蹈先前现代化国家正陷入的外源式现代化“陷阱”。可以预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带来未来时期内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现代化不仅是中国赶超中等发达国家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功一瞬,也不仅是达致目标的追赶过程,还意味着中国形成并保持现代化前沿的持续能力。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谨防收入上升可能会导致的进取精神丧失和增长停滞,谨防踏入内源式现代化“陷阱”。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要实现中国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直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到永居经济发展前沿和现代化潮头,中国社会需要也必须超越富而懈怠的内源式现代化“陷阱”,以持续的努力和人力资本积累、持续的生产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持续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以昂扬的持续奋斗姿态,为世界贡献超越内外“陷阱”的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59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DhlDCipB3E0vlDre3MjJ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