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事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为开启我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结合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分析阐述“行知精神”“行知教育”“行知文化”对于推动新时代教育援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知精神;行知教育;行知文化;教育援疆;新疆教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我们党的奋斗旗帜、奋斗目标,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前进动力。尽管我们党经过百年奋斗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但是由于各地区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天然差异、教育和交通等的发展差异、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投放差异,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新疆、西藏、云南等边疆地区现代化水平整体相对落后。如何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新疆等边疆地区能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不掉队、不拖腿。尤其是新疆地区,幅员广阔,无论是与全国其它地区还是区内进行比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形势都非常严峻。针对这一问题,党和国家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意识到并进行了顶层战略谋划。2010年3月底,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彰显了党和国家当时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征程中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不能拉下的决心和勇气。本文拟以新疆为例,就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最具基础性的教育援疆工作,结合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分析阐述“行知精神”“行知教育”“行知文化”对于推动新时代教育援疆的重要意义。
一、“行知精神”激发新时代教育援疆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以说没有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才现代化,就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和明天。尤其是教育现代化,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最为基础、最具战略的因素。其中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就是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的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但如何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新疆,则更不容易。在这方面,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称的陶行知先生,对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所进行的毕生追求和探索,以及所形成的以“爱满天下”“乐于奉献”“坚持真理”“开拓求新”为内核的“行知精神”,依然能够为新时代的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通过教育援疆事业推动新疆教育现代化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14 岁时就在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的宿舍墙上挥毫写下“我是一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并以此激发他为中国能早日走向教育现代化而发奋读书学习。陶行知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学霸,但并不是毫无政治头脑的学霸,在读大学时间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积极从事爱国活动,号召全校同学要努力学习和工作,立志“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1914年陶行知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大学毕业,并决定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毅然决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潜心研究教育。杜威的思想尤其是其科学与民主的思想给了陶行知先生以重大影响。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理念的影响,陶行知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民众在社会生活中受教育,最终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每个个体的生长发展。他还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试图突破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实践。他深知,没有农村的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的现代化的未来,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和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还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积极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并积极努力通过乡村教育运动改变当时农村普遍存在的“愚”“穷”“弱”“私”的四大病根。对照今日之新疆,尽管新疆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新疆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进今天的新疆教育现代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今日之新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教育现代化仍是新疆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瓶颈,是新疆相对贫穷落后的根源。这也是党和国家为什么提出教育援疆(2021年形成“组团式”教育援疆)的重要原因。教育援疆的初心是: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向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派一批优秀教育人才加强新疆教师队伍建设,集中力量培训和带动当地教师,通过“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提高新疆受援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新疆教育造血能力,切实加强新疆教师队伍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受行知精神的感召,现在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民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援疆的意义,自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投入到新时代轰轰烈烈的教育援疆事业中去。
二、“行知教育”启迪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
教育援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旨在通过推动新疆教育现代化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所有援疆教师的光荣与梦想。通过教育援疆推进新疆教育现代化,没有精神与热情不行,但只有精神与热情也不行。除了精神与热情,还需要教育援疆的先进理念与过硬本领。所谓先进理念,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来看,就是符合新疆地区实际、办新疆各民族真正需要的教育。这其中,不仅要努力教育好学校的学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深入到新疆广袤的农村地区,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锻炼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培养农民确立中华一家的情感。在陶行知看来,要当好乡村教师,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就必须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这就是说,在今天要做好援疆教育,同样必须入乡随俗,与当地的老师、学生、甚至当地百姓,要打成一片,与他们共生活同甘苦,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了解他们的发展瓶颈,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从而在培训、带教与帮扶中同成长、共进步、齐发展。所谓过硬本领,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来看,包括做人的过硬本领、做事的过硬本领、改造社会的过硬本领。过硬的本领不是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故事那么简单。首先要放下身架、衣食朴素、深入基层锻造自己的乡下人形象,以显平民教师和社会改革家的底层民众本色;其次,要深深扎根最基层的社会和最朴实的农工子弟,把最基层的社会当学校,把最朴实的农工子弟当学生,教人求真“做好你自己”“做好一个普遍人——真正自立的人”;最后,以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满腔的爱国情怀参与和献身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造就“处处读书、人人明理”的现代国民,并“以统一的教育促成统一的国家”。教育援疆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没有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过硬本领,不具有党和国家所要求的“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身心健康”之基本素养,要想在教育援疆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是难以相像的。当然,一个人的理念再先进、本领再强大,但能够发挥的作用终究还是有限的。即便是在陶行知那个年代,也绝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从事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中比较知名的就有: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试验、黄炎培在上海进行的职业教育试验。正是有许许多多如陶行知这样有志于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精英人物,才有了二三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塑造新国民、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才有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保障。陶行知崇尚“造‘富的社会’,不造‘富的个人’”,自觉“站在人民大众之中,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人民大众的‘人中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解放大众的“革命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援疆教师,我们要学习和践行行知精神,传承和创新行知教育理念,每天“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不断锤炼和夯实自己的教育援疆本领,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热忱,扎根新疆、贡献新疆、无怨无悔。要知道,教育援疆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和勇气,更加需要也是至为重要的是责任和行动,如果每个援疆教师都能如陶行知先生那样成为一面教育的旗帜、一座精神的丰碑、一种奋进的动力,那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和美好。
三、“行知文化”助力新时代教育援疆发展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平民教育的拓荒者、公认的蜚声于世的人民教育家,连同他的人格精神、教育理念和坚毅笃行,一起构成了近代教育史上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行知文化”。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不仅仅是让作为劳动者的受教育者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让每个劳动者都能通过接受教育认识到自己对于一个社会的价值,明确自己作为一国之民能够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陶行知早在大学期间就明确表达了以教育改造社会的理念:“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自由平等,恃民胞而立,恃正名而明。同心同德,必养成于教育;真义微言,必昌大于教育。”这也就是后来的人之所以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的深刻道理。习近平反复强调的“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和意义,说明了没有乡村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乡村现代化的全面实施,也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而新疆地区在这一方面无疑任重而迫切需要解决。党和国家提出文化润疆,目的是要筑牢新时代新疆工作的思想文化根基,不断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能够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公共产品,激发出全疆各族人民爱国爱疆的美好情感。但教育援疆如果仅仅做到这一份上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传承和创新弘扬“行知文化”,用“行知文化”助力新时代教育援疆发展。“行知文化”的立足点是生活教育,即“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将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援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援疆教育让受教育者懂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鼓励受教育者用“行”和“知”去创造生活、创造人生、创造美好,服务社会、成就国家,有效避免传统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弊端。“行知文化”的真谛是“真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将求马克思主义之真、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真、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真、求新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真,以及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真人,作为我们援疆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援疆教育让受教育者切身领会到“社会即学校”,“爱满天下”“学做真人”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源,更是教育现代化之灵魂,要努力让受教育者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世界,学会包容与博爱、借鉴与理解、交流与合作、团结与进步。“行知文化”的根本是“教学做合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将促进受教育者“知行统一”“表里如一”作为我们援疆教育的价值和追求,通过援疆教育让受教育者切身体会到映衬“行知文化”本质特性的“与生活结合、与社会相联”的“活的教育”的无穷魅力,懂得只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的全面发展的“真人”,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人。当然,“行知文化”内涵丰富,对于教师也有专门的师德养成要求,诚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必须具有“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职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援疆教师必须淡泊名利,以服务与奉献精神做好教育援疆工作。
总之,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援疆教师,必须以“行知精神”激发新时代教育援疆事业,必须以“行知教育”启迪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以“行知文化”助力新时代教育援疆发展,将“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作为激励自身“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励志铭,不断推动新疆教育现代化,更好促进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本文发表于《陶行知学刊》2023年第一辑(创刊号))
作者简介:
耿步健(1967年10月- ),男,江苏泰兴人,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组团式援疆上海教育人才团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喀什六中)领队。
肖铭(1964年6月- )男,上海人,教育部组团式援疆上海教育人才团总领队,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特聘教授,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喀什六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