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 陈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坚守与拓新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10-15浏览次数:97

在新时代,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该如何继续坚守指引实践的初心和深入现场的取向,又该如何根据新时代要求和教育主体与教育场景的变化创新议题,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必须直面的新课题。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场景中学与教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在学习引介西方理论的同时,秉持指引教育实践的初心和深入教育现场的自觉,在提出本土议题、构建学科体系、助推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形成独立研究品质。但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出现了某种脱离教育实际、远离教育实践的倾向,整体上对教育变化的敏感度不高、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对教育改革的引领力不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心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需求。在新时代,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该如何继续坚守指引实践的初心和深入现场的取向,又该如何根据新时代要求和教育主体与教育场景的变化创新议题,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必须直面的新课题。

 坚定价值初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是因教育而存在、为教育而生长的。将基于科学研究获得的循证研究成果用来指引教育实践,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根本的目的、价值和初心。教育心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学科性质观点:基于科学主义的研究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基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者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的独立学科。但无论是“分支说”还是“独立说”,都认同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探索和解决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先进理念、基本原则、科学依据和具体方法。只有坚守初心,教育心理学研究才会迎来蓬勃发展、赢得自身地位,一旦偏离甚至背离这份初心,教育心理学研究就会在发展中遭受挫折,进而丧失独立品格。

  新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更加坚定指引教育实践的初心。指引教育实践,包括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一是对现实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一切教育实践必须依据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对教育场景中学与教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揭示正是教育心理学独特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要发挥发现、描述、解释和干预功能,致力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二是为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提供前瞻性引导。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国家和区域教育改革最终都要在学校层面并通过学校变革才能落地。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致力于揭示改革和变革各方主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前瞻预测。三是在价值层面引领教育理念和时代精神。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具有的关注关怀人的价值取向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禀赋,正与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相契合,甚至可以引领、创造时代精神。

 坚守教育现场

  坚定初心,落实在行动上就要坚守教育现场。早在教育心理学诞生以前,裴斯泰洛齐就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后经赫尔巴特等一批教育思想家的倡导而成为一股教育思潮。嗣后,詹姆斯、杜威等心理学家积极推动心理学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使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价值受到重视。20世纪初,桑代克虽然推进了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化和学科创立,却背离传统、远离课堂和教育实践,导致教育心理学一度陷入发展困境。20世纪中期,以布鲁纳领导的课程改革、赞可夫主持的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等为标志,教育心理学研究重新回归教育。历史启示我们,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只有躬耕教育实践、深入教育现场,才能在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作用,才能真正赢得教育的尊重。

  以史为鉴,新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更加自觉坚守教育现场。教育现场,是以人为目的、以人为行动主体、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构成的教育场景,包括日常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与学校变革、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等丰富场景,这些都是以揭示教育场景中学与教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坚守的现场。坚守教育现场,才能感受鲜活的教育现象,发现客观的教育事实,体验真实的教育生活,才能不忘初心、坚定研究“心力”。坚守教育现场,要求研究者要勤练“脚力”,走出书斋、下移重心、走进师生生活、沉浸教育田野。也唯有如此,才能涵育“脑力”,从现实的教育现象、现实的人的教育活动方式去整体把握教育实践的完整图景,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构建理论、揭示规律。坚守教育现场,本质上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基本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因而也是必须坚守的研究方法论。

 坚持拓新议题

  新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既要在价值上坚定初心、在方法论上坚守教育现场,又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指导,根据教育需求、教育主体和教育实践的变化而积极应变、主动创新。其中,拓新研究议题是新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从教育主体方面拓新研究议题。学习者和教育者是最重要的教育实践主体,以往教育心理学研究更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研究,并成为经典和基础的教育心理学基本内容,而对婴幼儿、成人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研究相对缺乏。鉴此,要主动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办好学前教育”以及“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等要求,加强婴幼儿教育心理或早期教育心理和成人教育心理的研究,形成能指导生命全程学与教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兴国必先强师,从教师认知与能力、教师情感与人格特征、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教师培养的心理学规律等方面,加强教师心理和教师教育心理研究,是新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要责任。二是从教育空间方面拓新研究议题。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聚焦学校教育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社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为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拓展研究视域,广涉教育空间,将家庭教育心理、社会教育心理和网络教育心理纳入重要研究议题,并与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形成能指导全系统教育实践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三是从教育内容方面拓新研究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教育心理学研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的学与教的心理规律方面还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在立德树人教育心理研究方面推出系统、原创性成果。四是从教育环境方面拓新研究议题。今天的学校和教师身处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是根据教育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的适应性更新,教育心理学研究理应成为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柱。教育体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关涉千家万户,因而,研究者还需要跳出微观视角,将教育焦虑、教育公平、教育扶贫等教育社会文化心理纳入研究议题,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