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振江:对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4-19浏览次数:548


作者简介

马振江,南京大学哲学博士,2024年新澳彩全年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CSSCI期刊独立发表论文十多篇,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和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内容提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使历史唯物主义战胜历史虚无主义,就必须坚持历史客观性原则和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辩证法、否定人民群众主体论和阶级分析法的错误历史观及方法论,指出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本质。在新时代,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原则、实践性特质以及本质性批判,才能抵御和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辩证法;阶级分析法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杂音、噪音仍不时响起,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开篇对鲍威尔之流所做的批判一样,我们也可以说,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愈是用抽象的词句指责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就愈加坚信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只有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剖析和批判,从基本理论上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重大原则界限,才能正本清源,真正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一、对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客观性的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者编造“历史终结论”,把现代资本主义当作“现实世界中的文明榜样”,当作“人类最后的制度”。他们宣扬至今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否定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趋势。这其实是在历史本体论层面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1.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论

马克思主义秉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并力图按照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去反映它、改造它。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发展过程,“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资产阶级也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他们也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内部始终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大工业所陷入的荒谬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要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那么,资本主义社会“暂时的历史必然性”将会消解,它必将被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历史形态所替代。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发展起来的强大社会生产力以及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力量,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现实条件。资本主义的最终消亡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以及两大阶级长期对立与斗争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由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正如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了封建社会一样,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

肯定历史发展规律,就是肯定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共产主义产生的客观根据就存在于现实社会实践中。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还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可见,共产主义既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又是这一思想体系指导下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与基督教神学的上帝造人造世界的“历史图式”并无相似之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观察现实社会关系的科学方法,它从“抽象的人”出发,用神秘主义或抽象的人本主义来解读社会历史过程,而不是像历史唯物主义那样,从现实出发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本质性维度。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其根本用意就是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将资本主义打造为历史进程的终极版本,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邪路。它看不到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是在消灭现存不合理的社会状况,通过不断改变世界以趋近自由人联合体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在看待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有过神学史观、利益史观、理性史观和辩证唯心史观等多种不同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与这些历史观的根本区别是,它从人的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出发来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这些历史观所不能解决的三个分离或对立,即“历史与现实的人的分离、历史与自然的对立,历史与唯物主义的分离”。正是解决了这三个分离或对立,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及其内在发展规律。我们看到,“历史唯物主义不同于历史进化论,也不同于历史循环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螺旋式前进的理论既包括历史进步的客观必然性,又包括历史仿佛复归的辩证现象”。历史唯物主义所坚持的社会进步观念有着强烈的辩证意味,它认为社会形态演变在曲折反复中前进,形成一种“更高基础上的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社会历史辩证法更有助于人们看清个体、民族与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人类历史运动的浩荡进程。

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历史认识论上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他们一头扎进历史的细节处,不去分清历史的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主流与支流,因此必然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的辩证法。例如,他们在评价鸦片战争的历史时,把问题归咎于林则徐激进的禁烟政策; 在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时,又放言中国绕了一个大弯; 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和国际共运史的认识更是混乱不堪,通过搜寻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碎片,试图以此来把握整个历史潮流,发现历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不过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扭曲历史罢了。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历史事实的总和并不是全部现象的堆积,而是蕴含着历史本质的基本关系之总和。历史虚无主义罔顾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性原则,盲目崇尚所谓的“实证”“客观”,用片面、割裂的手法对待历史中的某些细节或事实,而不是把它们放入历史的整体发展当中去考察。它抓住历史中某些偶然性的细节或零星事实,任意加以渲染和夸大,而由此得出的所谓“客观公正”的结论不过是“歪理邪说”罢了。它否定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与此相连的英雄豪杰和模范人物,便是这种逻辑使然。正如恩格斯在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所提到的,“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它在纠正自身错误的时候比任何政党都来得快、来得彻底,它主动承担这些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我革命的勇气面对严峻考验。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夸大中国共产党的某些历史失误,企图以此抹杀党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他们不理解历史的曲折发展为什么会发生,当然也就不能理解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来之不易。


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性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立足于人道、自由、正义等抽象的概念,从“超阶级”“普遍人性”的角度确立社会历史的价值。它遮蔽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妄图建构一种无根基也无批判的本体论或存在论状态,并以此评判社会历史。这种行为实质上陷入了唯心史观的窠臼之中,其认识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和人民立场。因此,我们需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行为对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思想污染。历史虚无主义以为,否定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中国革命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它看似有着色彩斑斓的语言外观,看似从纯客观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实际上是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在社会实践之外重新构筑思想的堡垒。

1.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法

历史虚无主义者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人性,主张回到作为“普世价值”的所谓“普遍的人性”。他们把历史主体看作超阶级、超历史的存在物,片面强调普遍和一般,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来谈论人性,最后不过是将人性设定为一种先验的普遍的存在物。

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在总体上犯了两种错误:一是他们打着“价值中立”“客观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幌子,认为从人的主观意识和生物性需要出发,就能真实客观地研究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因而反对阶级分析法。其实他们所依据的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公平、正义、仁爱等,这种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来研究历史的方法早已经被现代历史研究所抛弃。二是他们认为阶级斗争早已过时,频频发出“告别革命”“告别阶级”“告别马克思主义”的怪论,实际上是故意歪曲革命的内涵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他们不过是举着人道主义的大旗,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来衡量中国的发展道路。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阶级分析法,但从来没有否定人性,它所反对的恰恰是那种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毛泽东认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 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面对社会历史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们要把握它的历史演进规律和主导性线索,就离不开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理论。阶级分析法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是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重要方法。正是运用了阶级分析法,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等经典篇章中准确描述了当时法国社会不断变换的政治局面,指出了社会矛盾的核心问题,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利益和人类解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正如列宁所说:“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

运用阶级分析法并没有否定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恰恰是这种方法使人们真正地看清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科学地把握了不同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把历史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起来。那种“价值中立”“价值无涉”的研究方法并不能达到历史虚无主义者所标榜的纯粹的客观。从另一个方面说,正是有了对阶级社会的深刻理解,马克思才认为人类社会必将从阶级社会中走出来,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分析法并不是马克思所独创的,这一点得到了马克思本人的确认。他的创新主要是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作为现代被压迫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能摆脱阶级斗争的历史,就不能开启人类解放的新篇章。所以,共产主义不再是“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根据对无产阶级的斗争性质、条件和目的的深刻分析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在那里,社会化的人将联合起来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且是“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性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人性,而在于如何看待人性,究竟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还是从具体的、现实的人出发来分析问题。以“抽象的人”为中心和出发点,必然会陷入马克思哲学革命过程中已经扬弃了的抽象人道主义的历史阐释进路。历史虚无主义者崇尚和高估抽象先验的“人性”“天性”“理性”等精神因素,将其作为评价历史的“客观”标尺,其实质不过是为自己狭隘的私人利益辩护,他们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阶级斗争的暂时性以及人的社会本质的具体历史性。

2.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论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龚书铎教授曾说:“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混淆是非。”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将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创造者,将其视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主体。正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了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社会主体的位置上,它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主体,还是社会实践主体、利益主体、价值主体和权力主体。列宁曾说:“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因为认识不到这一点,才把人民创造的事业说成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成就,有的甚至将之归功于反动统治者。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定特定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但也并不采用历史虚无主义那种唯心史观的做法,而是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并自觉融入人民、启发人民,让人民自觉作为历史的主体能动者和社会历史的主要承担者来活动。

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给了人民群众认识自身历史地位并自觉发挥其作用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人民曾长期被视为乌合之众、群氓,人民的喜怒哀乐、所欲所求只留在历史的夹缝中。毛泽东曾精辟地分析道:“洋洋四千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产情形、生活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目的是谈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有的更被歪曲地写了进去,如农民反压迫、剥削的斗争,一律被骂成十恶不赦的‘匪’、‘贼’、‘逆’。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的。”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规律,找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的主体力量,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从自发上升到自觉的状态,他们才不再活在历史的夹缝之中,而是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自身的无限能量。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还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彻底解放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寻找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通过科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运行机制,使无产阶级看到获得自身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道路,使他们认识到获得自身解放的实际条件需要自己去争取,即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历史唯物主义将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克服了人的异化状态的未来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里,每个人都实现了自由全面发展。

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内在的价值诉求,使每个人都能作为真正的社会主体发展自身、完善自身。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论捍卫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完全不同于历史虚无主义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绝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所能否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正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原则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其鲜明的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因此取得了历次社会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超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但它并不否定个人的自由与价值,而是始终坚持从总体性的、历史性的视角来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幌子,对剥削阶级采取肯定的态度,肆意诋毁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它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去政治化”“去阶级化”“去革命化”,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无视人民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趋势,为一些反面历史人物翻案、洗白,其目的不过是想无偿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让现代资产阶级充当虚假的历史开创者角色。历史虚无主义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为标准,否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它的政治反动与价值反叛,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就是政治立场之争、核心价值之争。


三、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诚然,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将其所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为一成不变的公式加以简单套用,而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准确把握其历史性原则、实践性特质以及本质性批判,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充分展现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历史、批判现实以及建构未来的强大力量。

1.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突出原则就是其历史性原则,它绝不拿先验理性、抽象人性等作为现成公式来任意裁剪历史,而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考察社会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为现实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我们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仅仅看作证实前人观点的试金石,而是将它作为观察现实、推动发展的磨刀石。它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性生产关系视阈”为线索,指导人们摆脱对历史的纯粹经验性描述和非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清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准确把握新的社会革命中的突出矛盾和根本问题。如此才能科学判断时代主题,扣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进。

2.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性特质

马克思认为,人们始终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人们,将基于对社会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自觉认识,积极改造自身生存状况,发现未来新世界的生长因素。在新时代的现实语境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科技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来实现其理论的内在发展,开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探索。这就需要准确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规律,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还需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3.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性批判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资本逻辑,是历史虚无主义产生并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泛滥的现实根源。历史虚无主义不承认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辩证法,同时更否定后者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内含的现代性价值理念的本质性的批判原则,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美化资产阶级社会,极力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逻辑的本质性批判。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深刻剖析,揭露了资本逻辑是造成全面异化的根源,找到了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症结。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逻辑对人的生存及其观念的双重虚无,也就从根本上终结了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性批判维度,对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在批判反思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才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错误,将之彻底驳倒并清除其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腐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我们必须捍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积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用鲜活的社会实践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与生命力。具体来讲,我们“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注:注释略,本文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2期。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DI3MDM3Nw==&mid=2247484157&idx=1&sn=b5e909c2b7c88c444e207032d14050ef&chksm=e9c68c3bdeb1052dcec73fd2c5460d50c74e5d2fdbce9a79392ddd9541c556d7b21233861225&mpshare=1&scene=1&srcid=0419wsWUHa1N3uqbUyemgePZ&sharer_sharetime=1587263675955&sharer_shareid=7c75b14b527ac155789654be859a6f8b&key=974eeeca00c2ed2b77baa9117fdb0a120bf0c150acb60517a67a53a115008388760e92922a0abe3ee9fd23004bdf55ad83527ad2eba2c68ba2224ad140daa6033c4c3dd31bb8a14e187042a4f8d02fde&ascene=1&uin=MTA0NzE4NzYyNw%3D%3D&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2080079&lang=zh_CN&exportkey=A4DGDTGPcesDxHkeh526Ijg%3D&pass_ticket=QzrX6OhENoXxlpeOLhVh%2BncUqcIOSj84u3qrIr2k5DhspHP51hcNGBQ9R3s1PNj%2F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